中新时评:克服短期扰动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******
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:克服短期扰动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
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
今年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后,明年中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,需要强劲引擎。
世界经济拉响衰退警报,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,支撑中国发展的动力是否仍在?从多个维度观察,均可得出肯定答案。
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,且发力更加聚焦。
年底举行的多场论坛、会议上,中国的官员、学者、企业家们热烈讨论着同一个问题:明年经济如何回归稳健增长轨道。某种程度上,这是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。各方普遍意识到,2023年是中国经济弥补疫情冲击损失的重要窗口。
这个方向也为中国决策层所明确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“突出做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工作”进行细致部署,提出“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、提振发展信心入手”的方法论,无不折射出对稳住经济大盘的关切。
当心往一处想,劲就能往一处使。降准释放长期资金、房地产金融政策利好频传、扩大内需战略顶层设计出炉,今年末中国各领域叠加发力的政策效应明年将持续显现。根据实际需要,一些新政策、新措施也会陆续有来。存量政策、增量政策同向发力,将积极促进中国经济运行好转。
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,且活力将加速释放。
随着奥密克戎病毒特性变化,中国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作出防疫转段决策。优化防疫二十条、新十条落地,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,疫情防控政策因应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,为经济恢复创造了重要条件。
12月26日,2022年最后一个周一,北京地铁公司所辖运营线路日客运量时隔一个多月重返450万人次以上。在全国范围内,武汉、重庆等地地铁客流也明显恢复。尽管通勤早晚高峰还不似以往忙碌,但地铁客流逐步攀升,是生活回归正轨、城市恢复活力的有力注脚。
疫情仍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。专家估计,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料将产生类似“J曲线效应”,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,但全年是重大利好。随着相关政策落实,中国的人流、物流将更加顺畅,社会再生产各环节、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,重新焕发活力。
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,其潜力会持续兑现。
眼下,中国正布局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。找准二者结合点,即是为经济增长挖潜的过程。
例如,中国迫切需要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,这就需要加大制造业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,加大新领域新赛道投入。这些投入既是当期需求,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,又会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典型成功案例。今年早些时候,中国汽车出口量“超车”德国跃居世界第二,背后正是新能源汽车热销海外的“加持”。
令人期待的是,中国发展轨道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堵点、痛点、难点、空白点,可以大做文章。创造有利体制机制环境,施以适当政策引导,潜藏的动力就会兑现为新增长点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这些有利因素的累积,正让中国经济前景更加清晰明确。据综合研判,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,而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,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。
当然,经济好转不会是“天上掉馅饼”,各方必须为之付出艰苦努力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近几年疫情短期扰动,并未削弱中国经济长久动力,更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长期趋势。对此,人们应当充满信心。(完)
台湾因延长兵役推大学“就学1+3”计划 被吐槽寒暑假泡汤******
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台湾《联合报》报道,台湾义务役将延长为一年,为让役男可在大学期间同时完成服役与学业,台防务部门抛出“一加三年”规划,以缩短一学年时间让学生修完学分,拟通过放宽学分上限和利用寒暑假修课等方式达成。学生团体表示,四年学分压缩在三年完成,学生能否负荷是问题。同时,此举也遭到校方质疑。
根据台防务部门说帖,台教育主管部门若能与台湾各大专院校研商,将由内务主管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分别订定多元服役与弹性修业措施,让就学役男有先入营服役的选项,并以缩短一学年的时间修习学分。换言之,若有意在四年完成学业与兵役者,可采“一加三年”完成,方案可包括放宽学分上限、利用寒暑假修课等。
不过,要取得台湾地区大学学位,至少要修满128学分,现行分摊至四年、八学期,若再加上实习、研究等,学生未来要改拼三年内完成,连寒暑假都会泡汤。
台湾成功大学教务长蔡群立说,一般成大生若要提前毕业,大一至大三共六学期平均要达80分以上,或班级排名前15%才能申请,也就是必须“相当优秀”。以电机系为例,毕业学分为140个,分摊四年已相当繁重,却因兵役要在三年集中修课,恐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、产业链结、跨领域学习的理想相违。
台湾科技大学教务长阮圣彰说,一般科大生在大三前几乎能将必修修完,大四剩不到10学分,多数会利用大四实习,若未来学生想利用寒暑假修课,能自主运用的时间就会变少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