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 总数达82处 面积764.7万公顷******
本报北京2月2日讯(记者黄俊毅)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。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,我国再新增北京延庆野鸭湖、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、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。至此,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,总面积764.7万公顷,居世界第四位。
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“湿地修复”。当日,我国在浙江杭州西溪举办主场宣传活动,并发布2022年度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成果。结果显示,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,湿地总面积比上一年有所增加,水质呈向好趋势,水源补给状况保持稳定;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有所提高,分布有湿地植物2391种;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明显,黑龙江、湖北、山东和海南等地的退化湿地得到有效恢复。
自1992年加入《湿地公约》以来,我国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、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,“十三五”期间,安排中央投资98.7亿元,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53个,湿地生态效益补偿、退耕还湿、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余个,修复退化湿地面积46.74万公顷,新增湿地面积20.26万公顷。
中国信通院ICT+深度观察报告会聚焦先进计算、6G愿景等主题******
光明网讯(记者 李政葳)1月6日,2023中国信通院ICT+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深度剖析了ICT创新融合态势,聚焦人工智能、碳达峰碳中和、先进计算、数字安全、5G+工业互联网、6G愿景、可信数据空间等主题开展专题报告,并发布“ICT深度观察十大趋势”。
报告会全新推出中国信通院九大研究领域,九大领域主席团携手为产业各界带来研究领域深度观察报告,共享智库成果。会上还正式启动了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共建行动和“新绿杯”信息通信行业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大赛。
此外,本次报告会首次设立华东分会场和大湾区分会场,呈现中国信通院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ICT领域未来图景;举办以行业数字化转型、数据要素、算网融合发展、数字产业创新、双碳为主题的11场平行分论坛。
期间,首次策划推出数创未来成果发布会,同步推出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》《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白皮书》《数字化绿色协同发展白皮书》《电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白皮书》《车联网白皮书》《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》等白皮书和产业报告,向行业领域和研究领域集中展示中国信通院的科研成果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